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保值车型 保值车型

虹口大规模二手车出售价格_虹口大规模二手车出售价格多少

tamo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1.一天两大利好,地产股沸腾了!2.买了上海二手摩托车牌照为蓝牌沪A可以换新车吗?3.预算不足,买新房还是买二手房?新房与二手房优劣势对比分析?4.上海:促进消费市场潜力释放 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5.今年上海二手房为什么会跌了很多?上海汽配城曾经最有名气、最经典的就是威海路汽配一条街了。而现在威海路汽配一条街将在未来两年内告别威海路,有望落户嘉定区汽车城。那么上海汽配城还有哪些呢?威海路汽

1.一天两大利好,地产股沸腾了!

2.买了上海二手摩托车牌照为蓝牌沪A可以换新车吗?

3.预算不足,买新房还是买二手房?新房与二手房优劣势对比分析?

4.上海:促进消费市场潜力释放 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5.今年上海二手房为什么会跌了很多?

虹口大规模二手车出售价格_虹口大规模二手车出售价格多少

上海汽配城曾经最有名气、最经典的就是威海路汽配一条街了。而现在威海路汽配一条街将在未来两年内告别威海路,有望落户嘉定区汽车城。那么上海汽配城还有哪些呢?

威海路汽配一条

威海路可是汽配销售行业的老祖宗了。从上世纪20年代起,威海路就出现第一家专营汽车配件的经销商——利华五金,到了1949年,以威海路为主,在附近的南京西路、茂名路和延安路,一共集聚了17 0多家商店专营新配件,130多家专卖旧配件。

虽然后来也出现了许多硬件设施比威海路好得多的汽车配件市场,但是威海路仍然以配件品种齐全,交货快、牌子老而闻名。许多做国产件的小老板都是在这里掘得了第一桶金

吴中汽配城

上海目前经营最为成功、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位于吴中路上的吴中汽配城。2002年8月开始运营的吴中汽配城,经营面积近5万平方米。由于正处于外环线下口,交通便利、停车方便、4S店云集,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却发展最快。后来在它周边,又出现了两家汽配城,商铺数量如此之多,营业面积如此之大,密集度如此之高,吴中汽配城一跃而成上海人气最旺的汽配集散地。

振东汽配交易市场

上海振东汽配交易市场总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包括350多个商铺、仓库、办公楼及停车场等。中石油昆仑润滑油销售公司和嘉隆、广城等汽配公司共200余家厂商已落户该市场,并已初步形成从轿车、微型车到重型车、各类工程车的进口及国产零配件和汽修汽保设备的零售、批发和配送服务体系。该市场由上海振东企业发展总公司、上海榕新贸易总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元建设而成。

浦东由由汽配市场

新市场以三十年不落后的气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以建设,总体规划面积为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首期以全国独有的高规格建造了150套全框架(二层)商业用房。并配以全方位的停车、仓储、住宿、办公、信息服务等硬件设施。管理机制,优质服务可以让您放心无忧,真可谓“拥有自由一间房,浦东立足发展旺”,市场的今天为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上海大渡河路汽销汽配一条街,前身为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批准的现代化大型汽配市场——上海大渡河路梅川汽配市场,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零部件总汇为龙头,经营各种品牌汽车配件,成为上海及周边地区汽车配件主要集散地之一。在经营汽车配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市场动作向纵深发展,形成整车销售、汽车配件、汽车修理、汽车装潢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吸引了大批有知名度的汽车销售、修理企业进驻市场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买车、购车等服务。

东方汽配城

东方汽配城内的经营品种广泛,几乎涵盖了国内外主要汽车生产厂家的各种系列汽车配件,基本形成了重、中、轻、微、轿车、横向件、汽保、汽车装饰等品种,门类齐全。上海著名的几大品牌如"上海大众零部件总汇"和"上海强生汽配件总汇"都已加盟。

新阳光汽配

上海新阳光汽配市场是沪上知名的重型汽车配件物流平台,市场定位以重型车辆配件,汽保设备、工程机械、船舶机械配件为主。随着上海港口的不断发展,陆上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冲劲十足,新阳光此举表现了其适应市场,抢占先机的远见卓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阳光”一定会在中集集团车辆物流装备园这个广阔天地散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闸北场中汽配市场

上海闸北场中汽配市场是本市东北地区最大的汽配交易市场,位于闸北 、虹口、宝山三区交界处的场中路1800号,因此邻北郊站,交通便利, 商机无限。市场占地3000平方米,容纳400多家商铺。

场中汽配市场有极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宽敞、整洁的交易环境,它已成为汽配经营商家的首选,众多客商抢摊入驻,开业一年多来,入驻率已达90%。全国各著名厂家 和商家,如:一汽解放、二汽东风、上汽大众、沈阳金杯等以及中汽零部件联销集团华东联销部已落户场中汽配市场。

上海春申汽配市场

上海春申汽配市场规模较大,总占地面积500多亩,总建筑面积560,000平方米。公司的实力雄厚,注册资本为6,870万元人民币,项目的总投资为7.2亿元人民币,现已投入4.2亿元.公司性质为国内合资。

公司的经营范围:整车、二手车、汽车和零部件及汽车用品。公司自建立至今年一直得到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从而使公司能不断地健康、稳定和有序的拓展。

上海嘉定汽配科技城

上海嘉定汽配科技城经营特色: 目前,工程机械展示区已有夏工、柳工、常林、日立等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入驻。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和中国汽车零部件联合销售集团已组织几百家名优产品在汽科城集中常年展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电子电器电机委员会组织成员企业入驻汽科城。

上海航华进口汽配城

一天两大利好,地产股沸腾了!

深圳是7月的楼市主角。

被券商称作“深圳历来最严的一次调控”,一度令其二手房市场成交量相比高峰期跌去8成。

这个7月也是今年以来调控最密集的月份,除深圳外,还有杭州、东莞、宁波、内蒙古、郑州、南京连发政策收紧楼市调控,炒房投机空间越来越小。

土地端,尽管全国市场整体成交量速度有所减缓,但一线城市依旧是房企追逐热点。比如上海创下前7月新高,土地出让金超越北京,居一线城市之首。

销售端,部分城市则从复苏直接升级成“火爆”。比如武汉7月份新房成交量较6月激增6成,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3%。

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量同比上升近6成 上海创下前7月新高

7月以来全国土地市场热度有所下降,供求两端多指标环比缩水,部分城市房地产预期重回理性。

中指数据显示,7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2750宗,环比下降24%;推出面积12498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6%;其中,成交土地2571宗,环比减少7%;成交面积10738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1%;土地出让金总额为5517亿元,较上月减少19%。

7月不同城市土地市场情况 数据来源:中指院

虽然全国整体土地市场走低,但一线城市中的上海、北京、广州成交量依然火热,收金总额807.3亿元,尤其是北京、上海,仍然是房企竞逐的焦点;深圳土地市场偏冷,仅成交一宗商办用地。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指出,整个7月,上海无论是地块数量、质量,还是成交金额都创下今年前7月新高。

贝壳研究院7月房地产市场系列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升温,7月成交量累计同比上升59.3%。1~7月,上海超越北京,成为一线城市中土地出让金额排名第一的城市,成交金额1390亿元。

其中,曾经陷入“围标事件”的虹口区嘉兴路地块再次出现在拍卖场,并且依然抢手,经过187轮竞标,最终被招商蛇口以44亿元总价拍下,成交总价比首次开标高出近10亿元,成交楼板价高达81089元/平方米,溢价率达28.4%。此外,华侨城竞得浦东唐镇稀缺宅地,总价为50亿元,楼面价4.42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9.07%。

北京市场热度走高,成交规模有所回升,一改6月低迷态势,7月共成交6宗地,几乎宗宗被热捧。

7月14日,房山稻田地块公开出让,8家房企或联合体参与竞拍,经过108轮叫价之后被中海以40亿元价格拿下,溢价率达到41.3%,楼面价达到了35420元/平米;7月22日,丰台大瓦窑2宗综合用地(含住宅)成交,成交价达77.6亿元,分别由首创、远洋+城建拿下,楼面价分别为43868元/平方米、51000元/平方米,建成后的单价预计可达7万+、8万+。

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依然非常活跃。供应方面,1~7月,深圳、广州、重庆、上海、南京、杭州6个城市供应量超过去年同期,重庆、武汉、杭州分别以752万平方米、505万平方米、454万平方米供应量排名前三,其中武汉以160万平方米单月供应量居首。成交方面,南京以月度成交24宗宅地、揽金逾475亿元,位居7月10个重点城市土地出让金榜首位;7月2日,成都出让一宗位于高新南面积约41.88亩地块,渝太地产以总价11.56亿元、折合楼面价20700元/平方米、溢价率39.86%夺得,刷新成都楼面价记录。至此,成都楼面价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

中指院分析认为,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龙头房企多城发力。中海地产分别出现在2个城市1~7月拿地总额TOP10榜单中,与企业全国化战略布局相契合。滨江集团持续深耕大本营杭州、合生创展深耕北京,分别拿下了杭州和北京1~7月拿地总额冠军;金地重仓长三角核心城市,拿下1~7月上海和南京的拿地亚军。

7月79城新房价格同比上涨 武汉成交套数较上月激增6成

7月新房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全国整体成交量速度有所减缓,但部分城市从复苏直接升级成“火爆”。

武汉市房管局数据显示,7月份武汉新建商品住房成交21916套,较上月激增约6成。中指院华中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政分析,武汉楼市成交量逐月走高,4~7月武汉住房成交分别为6627套、1.19万套、1.33万套、2.19万套,反弹还在持续,其中7月销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3%。

7月中指院重点监测的54次开盘,累计供应住房1.12万套,开盘当日总体去化率66.8%,这也是今年武汉开盘去化率最高的一个月,高于上半年平均55%的水平,但仍低于去年平均水平。

李国政认为,武汉楼市7月的成绩单非常亮眼,展现了较好的韧性和较高的活跃度。

中国房地产指数百城价格指数显示,7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43%,涨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上涨3.21%,涨幅较上月扩大0.05个百分点。

7月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79个。其中,江阴、南通、绍兴、成都和温州涨幅在10%~15%之间;无锡、宁波等17个城市涨幅在5%~10%之间;苏州、南京等57个城市涨幅均在5%以内。

重点监测的十大城市中,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同比上涨3.41%,涨幅较上月扩大0.06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成都、杭州和上海新建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18%、8.38%、5.02%;南京、武汉、重庆(主城区)以及广州同比涨幅在1.0%~5.0%;深圳同比涨幅相对较小,为0.01%。

1~7月4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易居研究院

不过诸葛找房数据显示,7月一线城市新房市场成交量下滑幅度仍最大,其中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22.5%、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21.2%;二线城市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14.3%、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14.1%;三四线城市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9.8%、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7.0%。一二线城市新房市场仍保持缓慢恢复,三四线城市累计成交量同比保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杭州新房累计成交量增速领跑全国,青岛、济南、东莞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42城7月二手房价格环比增速下降 深带看量环比下跌逾2成

国家统计局70个主要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在近期多地加强楼市管控的背景下,全国二手房市场有所降温。7月份房价环比增速下降的城市数量从6月份的27个增至42个,增幅超过50%。

从城市分类看,7月份,4个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持平,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1.6%和1.2%。二线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均为0.5%,与上月持平。

疫情并未减少真实的购房需求,仅仅改变了需求释放的节奏。

中指院报告显示,7月重点18城二手住宅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二手房成交总量在6月环比下滑20%的基础上增长7.5%,同比增长37.5%,1~7月成交量累计同比降幅继续收窄至2.8%。

2020年第1周~第31周全国二手房成交走势(单位: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克而瑞

58同城、安居客统计显示,7月全国67个主要城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1559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54%,有50城二手房挂牌房价环比上涨。其中,北京、深圳、上海二手房挂牌均价均稳定在5万元/平方米以上,北京以58100元/平方米依旧位列第一,深圳和上海分别以56023元/平方米和51374元/平方米紧跟其后;临沂、广州、银川、唐山和东莞二手房挂牌均价环比涨幅最快,成为全国二手房环比涨幅TOP5。

不过市场供应方面,7月份全国新增挂牌房源量环比下跌7.7%。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环比下跌情况,环比下跌最高的是深圳。

深圳某小区外的中介门店 每经记者 甄素静 摄

7月15日“靴子的落地”,让深圳楼市温度应声而落,二手房带看量随之下滑。深圳乐有家数据显示,新政后一周,二手房带看量、新增房源量环比均下跌2~3成,其中周末二手带看量更是下跌超3成,成交量也出现较明显下滑。

贝壳研究院预测,在年度市场季节性变化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双重影响下,预计8月成交量环比会出现下降,但市场依旧会保持在一个相对高的交易量级,而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的动力减弱,下半年市场会逐步“退烧”。

7月7城连发新政收紧楼市调控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一度跌去8成

二手房市场降温源自7月的调控政策收紧。

7月,包括杭州、东莞、宁波、内蒙古、郑州、深圳、南京等在内的7个房价上涨城市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收紧政策。

7月2日,经历了多轮“万人摇”的杭州终于发布楼市调控政策,3条新政条条剑指房住不炒,支持自住,抑制炒房。

与杭州宣布调控同日,东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除了对申请预售或现售的商品住房项目设置“3万平方米单次推货”限制外,还进一步更新了东莞限价政策。

事实上,从7月2日至25日,东莞一个月内已经3次出手调控,直指投资客。距离月初调控不到半个月,东莞三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品住宅网签销售信息公开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房价透明度,定期在官方网站发布新房与二手住宅网上签约销售情况及新房库存情况。在社保要求上,新政堵住了补缴社保买房的路。《通知》指出,首套房提供的社保必须是购房之日前2年内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会保险证明;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的,须提供购房之日起前3年内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会保险证明。

7月29日,针对《通知》的实施和执行,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东莞市住建局联合下发《东莞市存量商品住房限购查询操作细则》,对购房套数查询主体、查询单位、申请材料、查询流程等相关要求进行明确。

“隔壁”深圳同样如此,7月15日出台一系列严苛规定,包括非深户买房须5年社保,增值税免征从2年改5年,离异夫妻3年内购房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购买非普通住宅首付加1成,豪宅线调整为总价750万元及以上。7月最后一天傍晚,深圳停止商务公寓审批,鼓励商务公寓转为可售型人才住房 。

新政颁布后,有购房资格群体大幅减少,市场成交也呈断崖式下跌。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成交方面,调控后首周深圳全市二手房成交量均大幅下跌。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显示,新政发布第一周(7月13日~19日),深圳二手房网签量为5143套,环比大跌48.7%;第二周(7月20日~26日),二手房网签量为1700套,环比大跌66.95%,较新政发布前的高点回落83.03%。

信息来源: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

而土地、楼市双双高烧的南京多部门7月23日深夜发布楼市新政,剑指土地市场调控和住房限购。5日后,南京司法局、南京住房保障和房产局7月28日再次《关于做好人才优先选房及支持刚性购房需求工作的通知》,正式公布南京针对人才优先选房、支持刚需优先购房等事宜发布摇号、选房的具体细则。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城收紧调控主要是投资投机需求有抬头的态势,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少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以往较多的城市限购门槛较低,在信贷资金比较宽松的背景下,容易成为投资投机的对象。

TOP20房企7月销售额现270亿“断层” 百强门槛下降一成

270亿元对于中小房企而言可能是全年销售业绩,但在1~7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榜上,270亿元是房企排名之间出现的罕见断层。

多家机构发布的百强房企1~7月销售业绩榜均显示,房企销售业绩继续修复的同时出现了阵营分化,头部企业修复更快、竞争激烈。

据中指院数据,碧桂园、万科、恒大3家房企销售总额超过1.2万亿元。截至7月,18家千亿以上“超级阵营”成员销售额增长率均值达到5.5%。

第一阵营(500亿~1000亿)共21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2.3%;第二阵营(200亿~500亿)30家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2.9%,实现回正。

值得关注的是,销售额断层恰恰出现在第一阵营,第19位的中南置地距离千亿仅一步之遥,但第20名的正荣集团则仅销售730.3亿元,出现了近270亿元差距,“断层”明显。

1~7月房企销售榜(部分) 数据来源:中指院

尽管今年以来多家房企加大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力度,但前7个月TOP100门槛值139.9亿元,较去年同期仍然降低了10.1%。其中,TOP10房企门槛值为1335.7亿元,较上年增长6.3%,头部房企竞争更加激烈;TOP30房企、TOP50房企、TOP100房企门槛值分别为556.1亿元、393.8亿元、139.9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降低10.4%、3.1%、10.1%。

TOP50之后的房企整体销售同比增速仍然没有转正,今年能不能完成目标,主要还是看整个下半年的销售走势,最关键的是上半年由于疫情积压的需求到底释放了多少,能不能在下半年继续保持比较大的反弹力度。”中指院上海研究总监方颃指出,“目前来看绝大部分需求已经释放,可能余下一小部分,但占比不会太大。”

95家房企7月融资同比下降2成 美元债发行井喷

克而瑞数据显示,7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1346.00亿元,环比下降13.3%,同比下降22.5%。其中,境内债权融资657.49亿元,环比下降19.3%,同比下降18.7%;境外债权融资515.97亿元,环比持续上升,环比增长13.0%,同比下降36.2%。

境内发债从主要的融资结构上看,本月房企境内公司债发行129.10亿元、中期票据59.50亿元、融资券40亿元,分别环比上升16.13%、上升2.59%、上升95.12%。7月,房企境内外融资额再次达到近期高点,尽管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下半年偿债压力不容忽视。

2018年~2020年7月房企发债成本趋势 数据来源:克而瑞

7月发债总量最高的企业为碧桂园,约83.45亿元,主要因为企业于7月7日发行了一笔13.6亿元的公司债,融资利率4.19%,又于7月29日发行了2笔共计10亿美元利率低于5%的境外优先票据。此外,7月世茂集团发行了1笔10亿元的公司债,利率较低为3.76%,同时还发行了一笔3亿美元的境外优先票据,利率4.60%。

7月典型房企融资成本 数据来源:保利投顾

融资成本方面,据保利投顾研究院,典型房企中,7月碧桂园、旭辉、雅居乐等发债融资,大型房企利率区间为4.2%~6%,全球宏观环境宽松的大背景下,融资利率维持低位,部分房企融资成本持续下行。整体来看,大型房企的资金链状况要好于中小房企,其中大型房企中有央企或者国企背景的资金链状况要好于民营房企。

据贝壳研究院,2020年7月单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共发行109笔,较上月增加26笔,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1234亿元,环比上升41%,环比增速保持两个月超40%(6月42%),同比上升6%。

虽然美元债发债情况仍弱于境内债,但已经开始回暖。中原地产统计指出,6月份上市房企合计实现美元债融资金额达63.3亿美元,7月份合计实现融资总额73.4亿美元,为年内融资小高峰。

记者手记丨这是一个属于深圳楼市的7月

深圳的“有史以来”最严调控应该是7月最大的楼市新闻,在此之前,部分中介和自媒体已将楼市投机玩到极致,比如暴力拉升、集体护盘、假结婚、假离婚,过桥贷、经营贷明显进入楼市等等,我们在操作中也感慨于楼市的疯狂,以及这次被倒逼的调控。

政策的作用是显著的,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在第二周瞬间暴跌8成,带看量也直线下降。除了深圳外,还有其他6个城市也连续收紧楼市调控,把7月称为政策调控月丝毫不夸张。在疫情不利影响逐渐淡去的背景下,楼市复苏已经显而易见,究竟还有多少局部爆发式增长,还有多少城市会继续出台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倒成了一个值得期待的议题。

房住不炒,在任何时候都是成立的。(记者:包晶晶 陈利 视觉:陈冠宇 排版:陈梦妤 陈彦希)

买了上海二手摩托车牌照为蓝牌沪A可以换新车吗?

12月6日,楼市迎来两个好消息。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将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7日,A股地产板块表现强劲,截至收盘,中南建设涨停。建材、家电等板块也集体拉升,多股涨停。

传递稳楼市积极信号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针对房地产市场,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据中国证券报,“良性循环”的提法为首次出现。

与此同时,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标志着前期高压紧缩的调控政策出现转机,结合本次降准释放流动性,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利好。

严跃进表示,首先,会议提出“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明确地对外传递了稳楼市的积极信号;不仅如此,“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这一说法被首次提出,这是基于目前房地产行业形势的判断和考量,为明年房地产行业发展提出清晰目标。

“此次会议明确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这句表述非常重要。一是大起大落不是健康的,平稳运行也包括资金供给的平稳,而不是资金紧缩导致行业波动;二是良性循环,即供地、开发、销售的良性循环,这也需要资金的支持。”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

对于房地产信贷政策的未来走向,克而瑞分析认为,居民按揭贷款有望继续松绑,主要体现在提高个人按揭贷款额度、缩短放贷周期、下调房贷利率等。尤其要提高首套及改善性住房按揭贷款的授信额度,进而支持居民自住以及改善性购房消费,保证正常房地产交易平稳运行,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

近10年罕见!40城新房成交创新低

上述利好政策出炉的背景是,房企“价格战”不断上演,楼市明显降温。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上海多个区域,发现扛着牌子在街边临时“设摊”的中介变多了,而不少中介门店都出现了半数工位闲置的现象。在虹口区瑞虹板块一家头部中介门店,店长表示,“以前调控再紧,甚至是在过年期间,业绩都不会这么差。这可能是近10年最惨淡的时期。”

事实上板块内其他几家门店也一样挂零,大家都没生意。上述店长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她从事房产中介工作已经17年,还没经历过这么难的金九银十。

该店长坦言,瑞虹板块算是虹口区乃至上海成交比较活跃的区域,以往整个板块月度成交二手房大约100套左右。最近两三个月月均成交只有40套上下,腰斩也不止。这意味着板块内不少中介门店每月成交只有一两套,甚至是0。

相关机构6日发布的《2021年11月全国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11月,相关机构监测的4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014.0万平方米,为近10年表现最差的11月。从增速来看,11月成交量环比下降4.3%,同比大降39.4%。

临近年底,部分开发商由于资金面紧张和年底冲刺规模业绩,会加大推盘力度,打折促销现象也会增多。不过,报告认为,在楼市预期已经明显转变的情况下,成交量短期内恐怕难以增长。预计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仍将继续探底。

此外,报告显示,1-11月40城新建商品住宅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上月回落5.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将由正转负。

分城市来看, 1-11月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累计同比增速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厦门、珠海、杭州、北京、福州、深圳、南京、武汉、上海、成都。排名后五位的城市分别为洛阳、惠州、淮安、南宁、韶关。

从城市特点来看,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为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而排名靠后的城市主要为三线城市。其中,浙江降温最为显著,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浙江楼市偏热,基期值较高。

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克而瑞认为,此次降准并非等同于救市,年底房地产市场或将有所转暖,成交有望企稳回升。但市场较难出现反转行情,各城市市场还将不断分化。那些需求及购买力相对坚挺的核心一、二线城市,成交有望明显回升,房价大概率走稳。反观那些需求及购买力明显透支的弱二、三线城市,成交整体回升幅度有限,房价依旧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预算不足,买新房还是买二手房?新房与二手房优劣势对比分析?

不行!

如果换新车,牌照就不可能是沪A了

另外,楼主买车办理过户手续了吗?按照现在的规定,机动车过户时,原车牌必须交回,重新核发新牌照。

楼主不可能合法的买到带车牌的二手车。

学习驾驶摩托车,和牌照没关系,只要是驾校有摩托车项目就行。

上海:促进消费市场潜力释放 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如果预算实在有限,在自己所想的区域买房难于上青天,又想买在工作附近的小伙伴,真心建议您改变买房的意图,转为投资。因为两三百万的预算想买在静安,虹口又或者徐汇区。无非这样的预算,买到的是房龄又高和小区又破的二手房,对于想改善,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来说,做出这种抉择,真心很难。那么就把有限的资金放到别的适合投资区域的新房。

但是有时候,二手房价格低,学区稳定的优势,也是很多人的选择。那么一手房和二手房的优劣势各有哪些,我总结了一些,我们可以一起看看。

交易条件不同:

开发商将新房出售给购房者的前提条件是:开发商需要取得五证二书。二手房业主出售二手房的前提条件是,取得该房屋的不动产证,并且贷款结清了,房屋才可以上市交易。

买房首付、贷款额度不同:

新房和二手房的首付比例是一样的,但在实际交易的过程中,由于贷款额度不同,使得买房的净首付也不同。比如,买100万的新房和二手房(假如二手房评估价为80万),首付比例均为30%。

新房的首付款为30万。二手房的首付比例为44万,即[100-80×(1-30%)]。80×(1-30%),表示二手房其贷款额为评估价的70%,而由于总房款是100万,因此,100万减去贷款额,即为二手房的首付款。

贷款年限不同:

贷款年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影响因素就是贷款人的年龄。一些二手房由于房龄过老,买房时,贷款的年限会受到限制。

买房税费不同:

新房主要需要缴纳契税、房屋维修基金、一年的物业费和取暖费等主要税费。二手房由于拿房产证时间的长短不同,税费也不一样。

交易主体、流程繁简不同:

新房主要是购房者与开发商进行交易,二手房是购房者、出售方、中介等三方进行交易。

新房的交易流程相对比较简单,二手房的交易流程则比较复杂。

最后户型,小区环境,居住品质等等细节的东西,这个看过二手房和新房以后,这个优劣势就比较明显了,我也不一一列举了。

今年上海二手房为什么会跌了很多?

中华网财经9月28日讯: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在《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基础上,制定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

此次上海市出台稳增长22条政策中指出,上海市将全力促进消费市场潜力释放,大力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取消对符合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迁移限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底。

《若干措施》明确指出,上海市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住宅项目建设交付保障,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措力度,着力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本政策措施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以下为《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原文:

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及时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全市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全力打好经济恢复和重振攻坚战,在本市发布的《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抗疫助企“21条”)和《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经济恢复重振“50条”)基础上,制定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如下:

一、着力助行业促发展

(一)加大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纾困力度。通过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联动各社会主体共同出资,实施**票价补贴。对2022年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及时恢复营业的专营商业影院、体育健身场所,给予复工复市补贴。对2022年因疫情管控暂停营业的专业剧场,按照座位数给予一次性停业补贴;对疫情后加快复演的专业剧场,给予限流补贴。统筹用好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将符合条件的酒店宾馆纳入旅游业贷款贴息政策范围,对符合条件的A级景区、星级酒店给予一次性纾困补助。充分用好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对社会资本参与市民健身设施补短板的建设项目给予一次性补贴。开展商标质押助力文体旅等重点行业纾困“知惠行”专项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市文化旅游局、市知识产权局)

(二)加大会展行业扶持力度。支持重点展会有序复展,对2022年克服疫情影响在沪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举办单位实际发生的场租费用按照不超过10%的标准给予补贴,单场补助金额最高100万元。加快推进展会业态创新,鼓励会展企业举办“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财政局)

(三)支持广告行业恢复发展。对提供广告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2022年第四季度实际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50%给予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四)加大航空业纾困补助力度。制定实施2022年上海航空业补助方案,重点对消杀、核酸检测、空中保障能力建设、货邮国际中转业务等方面给予补贴,支持航空业防疫和恢复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委、机场集团)

(五)支持各类生活性服务业恢复发展。优化餐饮、住宿等行业稳岗补贴认定条件,对连锁企业分支机构主营业务为提供餐饮、住宿服务的,可将经各区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分支机构纳入一次性稳岗补贴范围。按照国家要求,对养老服务机构和托育服务机构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范畴、承租国有房屋的,一律免除租金到2022年底。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托育服务机构,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按照50%税额顶格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税两费”。对养老托育行业纳税人,可按照规定享受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民政局、市教委、市税务局、各区政府)

二、着力强主体增动能

(六)支持小微企业升级发展。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按照企业产值增速分档支持其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法律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市级资金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鼓励各区配套支持。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将接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等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入库培育和指导服务。鼓励各区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或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的,给予一定奖励。(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各区政府)

(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对入选市级、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奖励全覆盖,由各区对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不低于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给予不低于30万元奖励。推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码上贷”,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服务包,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开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窗,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一门式服务。(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知识产权局)

(八)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建立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持续稳定通过创新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升级。对首次成为“四上”企业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市、区联动给予企业上一年度研发投入5%的一次性奖励,最高50万元。对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第四季度购置设备的支出,允许当年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责任单位:市科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区政府)

(九)支持优质企业上市。鼓励各区对新纳入“浦江之光”科创企业库等并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给予必要扶持。鼓励各区加大对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支持力度,对企业成功上市的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

三、着力扩需求稳增长

(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投资项目规划、用地、用海、环评等前期工作以及资金等要素保障,用好国家持续新增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面向国家政策规定允许的支持领域和项目范围全力做好项目储备,推动符合条件项目抓紧申报,推进已签约项目加快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支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推动存量基础设施项目REITs常态化发行。建立本市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以合并审批、分期审批、格式化审批、容缺后补等为抓手,精简项目审批流程,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示范区线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小洋山北侧开发等一批重大预备项目,加快开展市域铁路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前期工作,超前谋划深远海海上风电试点等一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重特大项目,确保全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交通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证监局)

(十一)全力促进消费市场潜力释放。大力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取消对符合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迁移限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底;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住宅项目建设交付保障,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措力度,着力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结合办好全国首届“国际消费季”暨第三届上海“五五购物节”以及全球新品首发季、夜生活节、上海旅游节等标杆活动,放大10亿元“爱购上海”电子消费券乘数效应,广泛动员重点商圈、电商平台以及零售、餐饮、文体旅商户等积极参与并配套开展打折让利、优惠叠加等活动,着力促进消费回补。持续投放面向市民的体育消费券,对使用体育消费券的健身场馆给予每月1500元的防疫物资补贴。加快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对本市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支持消费市场创新发展,对具有市场引领性的创新业态、模式及创意活动以及对消费市场增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适当予以支持,每年奖励上限为零售企业100万元/家、餐饮企业50万元/家,奖励资金实行预算总额控制。(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房屋管理局、市税务局)

(十二)推动外贸外资保稳提质。鼓励银行机构、担保机构减免相关汇率避险费用,引导港口单位进一步压缩空箱调用、码头装卸、集卡短驳等费用,取消企业办理退运货物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专门申请的第三方检测要求,对符合条件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车辆优先检测。开展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监管创新试点,扩大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范围。持续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确保办理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在5个工作日内,对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类别为一类、二类的出口企业办理退税平均时间在3个工作日内。大力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市场,设立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上线RCEP最优关税税率和原产地证规则查询系统。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和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搭建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鼓励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设立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退货中心仓。鼓励贸促机构、会展企业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方式举办境外自办展会,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该方式举办的境外展会。为赴境外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便利。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出口,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海外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选取一批制造业领域标志性外资项目,加强“全流程”跟踪服务和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建设。修订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事业部总部等纳入总部认定和支持范围。进一步支持外资企业在沪设立研发中心,在引进海外人才、提高研发便利度、支持开展科技创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方面加力增效。开展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资讯、投资贸易对接、金融咨询、法律咨询、企业培训、海外响应支持等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交通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科创办、市政府外办、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知识产权局、市药品监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边检总站、市税务局、市贸促会、上港集团)

(十三)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加快升级发展。支持重点产业升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上限提高至1亿元,对符合条件的本市产业园区“二转二”开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对现行按照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将2022年第四季度扣除比例统一提高到100%。用好国家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2022年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龙头企业升级扩容,对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等不同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各区按照规定给予支持。支持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加快布局发展,实施新一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贴息政策,优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按照规定给予不超过创新产品合同金额30%、最高2000万元的支持。落实国家支持制造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2022年9月1日起缓缴期限届满后继续延长4个月;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落实国家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和发展,鼓励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制定数字总部认证办法。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创新创业公司债等公司信用类债券。(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网信办、市科委、市税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证监局、各区政府)

四、着力优环境强服务

(十四)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国家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要求,推动建立完善上海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安排中小微信贷奖补专项资金,扩大信贷风险补偿对象范围,对在沪银行申报的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贷款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产品“应纳尽纳”;降低信贷风险补偿门槛,将一般行业企业的不良率补偿下限门槛统一下调至0.8%,将符合条件的本市重点行业企业的不良率补偿下限门槛进一步下调至0.5%。提高信贷风险补偿比例,对不良率3%以下部分的不良贷款净损失,补偿比例不低于25%;对不良率3%-5%部分的不良贷款净损失,补偿比例不低于55%。(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

(十五)实施中小微企业“首贷户”贷款贴息贴费。对2022年第四季度通过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担保、从上海辖内商业银行首次获得普惠贷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2%的贴息补助,单户企业贴息金额最高20万元。建立市、区联动的担保体系,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向中小微“首贷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按照0.5%收取担保费,引导区级财政部门对中小微“首贷户”融资担保服务继续实行贴费政策,鼓励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在现有基础上减半收取。(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各区政府)

(十六)加大普惠金融为企服务力度。开展普惠金融顾问试点,建立以金融专家为主、产业专家为辅的普惠金融顾问专家库,由普惠金融顾问组成普惠金融服务团队,更好服务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在更好发挥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企业服务云、上海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等融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推行“单一窗口”一站式融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融资服务窗口并向各园区延伸,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受理服务,便利企业就近咨询办理金融业务。(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十七)鼓励引导保险机构创新疫情防控保险产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鼓励在沪保险机构制定相关疫情防控保险方案,开发完善复工复产综合保险方案以及营业中断险、货物损失险、健康保险等疫情防控保险产品,优先支持物流、餐饮、零售、文体旅等困难行业企业投保。鼓励引导各区对疫情防控保险产品进行保费补贴。(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银保监局、各区政府)

(十八)减轻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负担。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降低职工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0.5个百分点。按照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全面推行“免申即享”方式,对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缓缴2022年9月至11月职工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单位缴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参照执行。(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

(十九)开展清费减负系列行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对本市各领域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制定和公布缓缴清单,对清单内的药品注册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工程质量保证金等收费项目一律缓缴一个季度,免收滞纳金。2022年第四季度将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将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标准降低20%。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大有分歧账款协调解决力度,确保无分歧账款清偿率达到100%。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聚焦交通物流、水电气、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重点领域,切实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的不合理负担。(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银保监局、各区政府)

(二十)逐步扩大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开票试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扩大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开票试点范围,2022年内,实现全市开票量最集中的重点企业和高信用低风险的优质企业“全覆盖”,更大力度支持和满足市场主体合理用票需求。(责任单位:市税务局)

(二十一)持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和信用服务助企纾困。开展律师行业为民营企业提供免费“法治体检”活动,帮助企业应对疫情造成的各类法律风险。指导公证、司法鉴定机构畅通涉疫企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围绕涉疫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缩减办理时限。对符合条件的涉疫企业,缓减一定的公证、司法鉴定和仲裁费用。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完善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合理调整失信信息认定和归集标准,探索建立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失信的豁免机制;持续优化信用修复、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等服务,引导企业及时、主动维护信用记录;加大涉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支持银行机构在公共信用平台联合建模,拓展企业信用“白名单”范围;加快推进信用报告替代企业合规证明,通过线上一键式获取专版报告,助力企业申请境内上市和资本市场融资。(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

(二十二)着力保就业保安全保民生。落实国家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要求,采用“免申即享”方式,将补助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对依托平台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快推进上海LNG站线扩建工程等能源保供项目建设,及时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全力确保城市平稳运行、能源稳定供应和粮食稳产保供。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推动建设应急物资中转站。充分发挥“两旧一村”等民生工程对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的带动作用,试点推广中心城区旧区改造政策,由市级专项资金对黄浦、静安、虹口、杨浦等区单独实施土地储备且规划用途为公益性配套设施的零星旧改地块给予定额补助,加强旧住房成套改造政策倾斜。全面提速“城中村”改造,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将“城中村”改造项目认定中的集体建设用地占比要求从70%以上降至51%以上,完善规划调整、容积率增加、多渠道融资等支持政策,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应急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市交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资源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粮食物资储备局、市房屋管理局)

各部门、各区要抓紧制定发布配套实施细则,明确申报流程和办事指南,积极实行免申即享、一键即享、线上办理、精准推送等措施,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实施和分析评估,确保各项政策加快落实落地,高效直达市场主体。

本政策措施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具体政策措施明确执行期限的,从其规定。本市2022年3月发布的抗疫助企“21条”政策和5月发布的经济恢复重振“50条”政策按照原规定继续执行。国家有相关规定的,从其规定。

主要是因为买房的需求群体是固定的,而今年楼市新房一直价格稳定,并且增值空间更大,所以选择新房的客群会变多一些,另外还是要看区域,虹口杨浦的房子由于房龄较老,目前买房客群二手房交易比较多也是次新房,所以成交量大大降低,于是出现了有价无市的现象,大多都是砍价或者观望的,并非诚心购买,但您一定要注意,二手房的市场下滑并不代表新房市场,您还是要分开比对的。

文章标签: # 企业 # 上海 # 支持